
咨询热线
400-607-8988
从极板硫化困扰下的胶体技术,到环保风暴下的无镉内化成技术,再到新国标下的比能量技术
铅酸蓄电池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
这二十年中,优异性能值得注意的就是三项技术了
让我们一起搭乘时光列车,回顾一下
铅酸蓄电池的20年发展史
一、胶体技术
胶体技术的产生绝不是偶然。在它出现以前,传统的铅酸电池内部为液态电解液,很容易因为过载导致极板变形和硫化,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定期的添加蒸馏水维护,而且充放电无法恢复原状,液态电解液也容易分层,导致化学反应不充分。
后来人们研究出了“一种胶体电解质”,在采用了AGM隔板的条件下,用胶体电解液代换了硫酸电解液,这样就不用经常给电池加水了,运用这项技术的电池也被称为“免维护铅酸蓄电池”。
二、无镉内化成工艺
这个工艺没出来以前,镉污染一直是个大问题。2012年5月11日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出台《铅酸电池行业准入条件》,对含镉电池进行了严格的限制。当时含镉电池可以说是占领了全国的铅酸电池产能供应,一时间,电池行业“前路迷惘。2011年底,仅浙江铅蓄电池企业,314家就关闭了245家。
三、高比能技术
2018年7月1日,正式发布了《电池新国标》。国标明确提出铅酸轻量高能的政策技改要求,即“重量轻量化,容量高能化”。全面要求铅酸电池提高质量比能量指标,即单位重量所输出的能量值,也就是锂电常用的比能量性能指标。现在铅酸电池也要求在技术参数中全面普及,并以此作为评判今后铅酸电池是否符合新国标的标准之一。
20年风雨兼程
铅酸蓄电池可以说是身经百战
我们一起期待它的下一个20年吧!